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請開啟后繼續

引诱亲女乱亲合集在线视频_538prom国产在线观看一区_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_久久精品香蕉视频

我和我的父親王國維

我和我的父親王國維

  • 作者
  • 王東明 著 李秋月 整理

王國維是中國近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被譽為“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的結束人,最近八十年來學術的開創者”。他在短短50年的生命歷程中,留下了大量的作品,這些作品成為后人研究學習的寶貴財富。 王國維有8位子女,唯一健在的女兒王東明多年來一直默默收集王氏及其后人資料,并撰寫文章回憶父親王國維。本書為王東明撰寫的首本王氏家族回憶錄。書中對于童年王家舊事、大師清華軼事、大...


  • ¥49.00

ISBN: 978-7-122-37171-3

版次: 1

出版時間: 2020-10-01

圖書信息

ISBN:978-7-122-37171-3

語種:漢文

開本:16

出版時間:2020-10-01

裝幀:平

頁數:160

內容簡介

王國維是中國近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被譽為“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的結束人,最近八十年來學術的開創者”。他在短短50年的生命歷程中,留下了大量的作品,這些作品成為后人研究學習的寶貴財富。
王國維有8位子女,唯一健在的女兒王東明多年來一直默默收集王氏及其后人資料,并撰寫文章回憶父親王國維。本書為王東明撰寫的首本王氏家族回憶錄。書中對于童年王家舊事、大師清華軼事、大師自殺之謎以及大師后王氏后人的百年飄零均作了深度的記述。王東明本人也是一位百歲老人,在本書的后半部分,她對自己的生活經歷也進行了回顧。書中配有大量的照片,同時書后附有王氏家庭各分支譜系圖。

作者簡介

王東明
國學大師王國維之女,1913年出生于日本,1925年入清華園,由父親親授《孟子》《論語》。父親自沉后曾中斷學業。1928年就讀小學五年級,高中畢業考入南京中央大學,全面抗戰開始后輟學。1942年冬,任教于西安雍村小學。1948年赴臺。1950年結婚,后與丈夫創辦消費合作社,至70歲時退休。退休后出游美國及東南亞。丈夫過世后獨居臺北。心胸開闊,是人們稱羨的“百歲老人”。

編輯推薦

 王國維被譽為“博大精深,學貫中西” 已經去世九十多年 他的兒女也多已作古 長女王東明以百歲之齡出版本書 在本書中,她回顧了記憶中的父親以及自己的百年人生 更有王氏后人對王國維自殺之謎蓋棺定論的看法 王氏后裔各支系族譜及現今狀況

圖書前言

悠忽百年:王國維先生與我
王國維先生是我的父親。1913年的冬天,我在日本西京(京都)出生。雖然前后兩位母親莫氏與潘氏,已育有四個男孩,也育有過四個女孩,但四位女兒都夭折了。我算是長女,因此,我最得父親的寵愛。他說我是米里撿出來的一粒谷,很是難得。
父親為我取名字,也是煞費苦心,以前女孩兒都取女性化的名字,但是我家的女孩,不好養育,因此把我也排在男生的“明”字輩,取名“東明”。父親工作之暇,常愛抱著我哼哼唱唱,隨口就叫我“小姑娘”,全家跟著叫,“小姑娘”就成了我的小名。
七歲時,母親要生六弟登明,就把我送到外婆家寄養。外婆家祖居海寧城內,房子很大,我一去就不想回上海的家了。
外公是前清的秀才,那時他在住家的大廳設私塾。學生都是鄰居家的孩子,我是唯一的女生。那些男生都很野,雖然入學時外公給大家介紹我叫“王東明”,可是他們聽到家人叫我“小姑娘”,也跟著叫,有時還拍著手,扯著嗓子唱。我實在生氣了,就向“外公老師”告狀。我本想外公一定會重重地打他們的手心,誰知道他把戒尺在空中揚了一下,訓了幾句就算了。表弟表妹們比我小了不少,也跟著叫我的小名,我會狠狠地對他們說:“我是你們的表姊,叫我表姊!”
小名困擾了我的童年,一直到十三歲,母親把我從老家接回北京時,家中幫傭都改口叫我大小姐,只有父親母親仍叫我的小名。父親于1927年逝世后,次年夏天,母親攜帶全家返鄉,住到外婆家。
十六歲,我上小學五年級,“王東明”才正式成為我的學名。自幼到老,人們對我的稱呼,實在很多。我最喜歡的,是初入南京中央大學時,英語老師郭秉龢教授向同學介紹我,說我是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的長女公子。因為開學時,郭教授出了一個作文題,好像是有關家庭的。我雖然沒有寫父親的名字,但在內容上他看出了我的身世。父親的光環,初次在大眾面前照亮了我。
抗戰開始,全家都住入上海租界避難,叔父王國華先生在浙江教育界頗有地位,很多省立中學的老師,都是他的學生。當時困居孤島,家長(老師)失業,子弟失學,因此由叔父號召成立私立浙光中學。我也跟著在學校服務,校舍簡陋,設備談不上,但教師卻都是浙江有名的菁英名師。
江浙地區叫教書的人為“先生”,男女無區別,我雖不執教鞭,在校的人也叫我王先生。
珍珠港事件發生不久,上海租界被日人占領,四哥紀明服務的海關,也遭日人接收。茍安已不可得,家人紛紛潛往后方。我和四哥、嫂子、侄兒,歷經艱辛到達自由地區,在西安定居下來。四哥向西安海關報到,我則由友人介紹到中國銀行與雍興公司合辦的子弟學校雍村小學教書。
抗戰勝利,四哥隨復員的隊伍回到上海,待命接收淪陷區的海關。不久,他與西安稅務司張申福等攜眷來到臺灣,接收高雄海關,接著母親和松明妹也相繼來臺。
我留西安一年,學校同事都人心惶惶,我決定先到南京二哥高明家暫住,正好接到松明妹來信,得知高雄海關要塞及港務局要合辦子弟學校,缺少人手,我就決定來臺了。
兩年后,由好友符琴、鈕庭方伉儷介紹,認識了江蘇鹽城的陳秉炎先生。經過短暫的交往,母親和叔父兄嫂等都認為適合,就在1950年“雙十節”結婚了。
秉炎是學財經的,又有會計師身份,對官場不太熱衷。于是借機辭去公職,掛牌開業,我就成了他的助理。
臺北市與中和鄉僅一水之隔;當時中和鄉是臺北市的疏散區,大陸來臺的人,紛紛到中和定居。秉炎由舊友相邀,也遷來中和,和那些住在附近的人們守望相助,倒也能安居樂業。外來人口不斷增多,一個鄉公所辦理不了那么多業務,只有劃分行政區,才能應付鄉民的需要。我們住的地方被劃為永和鎮,靠南面的仍稱中和鄉。
行政區域劃定后,我們永和鎮的新鎮民發起籌組永和鎮消費合作社,秉炎當選理事主席,設立門市部和碾米廠。草創伊始,實非易事。
那時正逢八七水災,市面上食米缺貨。糧食局一度委托合作社辦理戶口食米配售業務,時間雖短,卻也符合當時的需要。
稍早,“行政院”“中央”公教人員實物配給委員會已委托我們代辦配送業務。對外配送業務由理事主席應對,內部業務一切由我擔任經理,負責總管。
千里他鄉遇故知是一件愉快的事。有一次,在臺北衡陽街上遇到一位老太太,她忽然走過來對我說:“你不是小姑娘嗎?”我定睛一看,原來是二三十年未見面的表姨媽。彼此尚能認識,真是奇事。多少年沒有人叫的小名,居然在臺北的街上聽到,親切溫馨的感覺,差一點流下淚來。
退休后,我迷上了京戲,本來只是愛聽而已,現在居然有開口唱的機會,我不能放過。可是八十三歲的高齡,還能唱嗎?總得嘗試一下,于是我加入了臺北老人福利協進會的國劇社。
說起學戲,我只學唱腔,就像唱歌一樣。正好老人會國劇社的琴師賀肇黔先生能抽空為我說戲,我向賀老師說明學習的目標:只要我喜歡的,一兩句也要學,至于其他演唱的基本功夫都不必教了。
開始學的是梅派的《鳳還巢》,腔調板眼都練得差不多了,一上胡琴,腔調走了,板眼亂了,真是事非經過不知難。慢慢地學了幾段青衣,在票房唱的時候,總覺得聲音低沉,比其他票友要低兩三個音。雖不好聽,但唱得還算規矩。
到現在,高音唱不上去,青衣很難唱,賀老師教了我幾段老旦戲,如《釣金龜》《打龍袍》《徐母罵曹》等,最后索性連老生小生,也學了幾段。
在票房混了十七八年,可說是一事無成。但對我老年生活,助益很多,擴大了我的生活空間,也交了不少朋友,每天都過得很充實。
垂暮之年,認識了這位喜愛京戲又愛閱讀、寫作的忘年之交——李秋月女士。她愿執筆為我記述平凡的一生,真是喜出望外,只是我年邁記憶力衰退,思考欠缺條理,李女士下筆困難必多,特此致謝意。

目錄

上編 記憶中的父親
第一章 追憶先父王國維先生
一、家世背景  003 
二、父親王國維先生  004
三、與羅振玉先生僑居日本  006
四、在日本的生活  007
五、在上海的工作  008
六、父親與清華大學  009
七、記憶中的清華園  010
八、清華人物  014
九、辮子二三事  018
十、休閑生活  020

第二章 先父王國維投湖自殺
一、投湖之前的日子  022
二、投湖當天  023
三、父親的后事  026
四、對母親造成的打擊  027
五、父親輕生之謎  028
六、父親的影響  035

第三章 父親的期望
一、父親去世后的王家處境  037
二、對子女的期望  039
三、八個兒女與孫輩  040
四、四十年后的香江重聚  049

下編 王東明的百歲自述
第四章 一生回顧
一、我的童年  057
二、讀書生涯  062
三、亂離八年  064
四、勝利歸來  070
五、前往臺灣  071
六、成家創業  071
七、歡樂晚年  076

第五章 生活雜記
一、松江女中  080
二、憶孟師達成先生  083
三、浙光舊事  085
四、粽子“外交”  088
五、宗教  090
六、北京七日行  091
七、病房掠影  101
八、七十學涂鴉  107
九、掌廚記  108
十、節儉與吝嗇  110
十一、閑話服飾  111
十二、“摔跤”專家  113
十三、高齡開刀  116
十四、痛失佳媳  117
十五、養生之道:活到一百歲的秘訣  118
十六、我的期望  120

附錄
一、王國維家族譜系  126
二、海寧王氏家譜尋源  136
三、王國維年譜及著作  140
四、九位學生的來信  150

參考書目  160

發送電子郵件聯系我們